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解读“童声里的中国”非常效应
2017-06-13 11:46:13 点击:
通过少儿艺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专家认为这一“通州现象”可作为典型的影像案例,向全国推广
——解读“童声里的中国”非常效应
赵勇进
        1月12日,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王石泉来到通州,对童声里的中国·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进行调研,通过听汇报、看展厅、观摩活动等切身感受后,欣然决定将“童声里的中国”通过少儿艺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“通州现象”,作为典型的影像案例向全国推广。
        2006年,“童声里的中国”系列活动由通州创意发起并启动,现已经成为由南通市文明委策划指导,江苏省文明委精心培育,列入中央文明委工作要点的品牌活动。
10年间,“童声里的中国”成功举办6届系列活动,共收到来自全国的作品5万多件,精编《童声里的中国·核心价值观沐浴我成长》等童谣、童诗、童歌等精品集10多部。2012年,“童声里的中国”被评为“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大品牌”。
        2014年10月,童声里的中国·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建成开放,这标志着“童声里的中国”从“倡议探索”,向“基地创研”升级;从源起通州开始,进一步在全省、全国唱响。创研活动基地成立一年多,已组织省级、国家级活动7次;精心策划并出品儿童剧《田梦儿》等6项重大成果;接待来自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浙江、安徽、新疆等地的参观团200余批,近万人次。
 
缘起与源起
        2006年,通州区委宣传部,以及区文联、教育局等部门的领导到学校调研,发现学生中有传唱灰色儿歌的现象。
        “在我心中,老师最凶,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;回到家里,老妈最凶,盯着作业从不放松。”
        更有甚者,“读书苦、读书累,读书还要交学费,不如加入黑社会,有的吃、有的穿,还有美女陪着睡。”
        专家研究证明,儿歌是让儿童最早感受母语文化的重要语言和文学形式,它可以给孩子语音方面早期的美感熏陶,让儿童感知母语的音乐美、声音的形式美。让儿童接触一些优秀的儿歌,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。
       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、儿童文学家樊发稼说:“一首好的儿童歌曲,对于儿童单纯稚嫩的心灵世界,会起到不可磨灭的影响。上世纪的《卖报歌》、《小燕子》、《春天在哪里》等歌谣,深受少年儿童喜爱,至今传唱不衰。但是,非常遗憾,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好形势极不适应的是,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,儿童歌曲的发展处于严重滞后状态。”
        正能量不发挥作用,就会让负能量占据空间,通州方面决定编制适儿童传唱的新儿歌。
        2006年,首届“童声里的中国” 新童谣征集活动从通州发起,并得到全国响应。活动共收到稿件1.23万份,最终评出100首童谣出版《童声里的中国·唱响荣辱观新童谣精品集》。2007年12月6日,在北京首发。
        2007年1月22日,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题词“知荣辱、树新风、扬正气、促和谐”;同年2月9日,时任国家文化部部长、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题写“童声里的中国”。
        新童谣传唱在通州率先推广,各学校班班投入、人人参与,并带到家庭。随后,在苏州、南京、北京等地展开。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相继进行报道。
        在第二届童声里的中国活动上,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副组长吴向东说:“目前,我国未成年人约有3.67亿,接近全国人口的三成,关心未成年人,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,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。一直以来,通州区不断打造‘童声里的中国’这个品牌,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。”
 
“通州现象“的背后
        在通州,“童声里的中国”成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、社区教育的辅助、家庭教育的补充。
        在全国,“童声里的中国”成果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,惠及亿万少年儿童在道德和艺术领域健康成长。
        “通州现象“的背后,是通州区委区政府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,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的生动表现。
        2014年初,通州区委宣传部、区文联组织力量为“童声里的中国”创作新歌,很快由南京音协会员高恩道作词,通州文联副主席钱荣泉作曲《中国是条富强船》出炉了。
        “中国是条富强船,民主文明扬风帆,汽笛高奏和谐曲,自由平等有护栏……”这首歌曲将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地表达了出来。当年3月开始,通州区教育局组织全区中小学校传唱,并通过主题活动、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,紧密联系日常生活,在落细、落小、落实上下功夫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,用核心价值观打牢青少年精神根基。
        这首歌曲还走进社区村落,成了大妈跳广场舞的背景音乐。这首歌发表在2014年第6期,由中国音协创办的《歌曲》杂志上,后被做为央视宣传片《铸魂》的主题曲。
        童声基地有高层次的合作专家。去年10月,以“新时代呼唤新儿歌”为主题,成功举办全国儿歌创作高端论坛,来自全国、省市区近40多位专家共商新儿歌繁荣发展大计,徐沛东、韩新安、阎肃等出席。
        童年基地有自己有创研队伍。由通州区文联副主席张锋出任制片人的儿童励志电影《三袋米》以贴近生活的感人故事,教给少年儿童要学会感恩,要有追梦情怀。《三袋米》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,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优秀推荐影片,并获得南通市五个一工程奖。
        儿童系列小说《滑板少年》共4册,30多万字,由基地签约作家,江苏作家协会会员张剑彬创作,去年4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。张剑彬说:“故事从三个滑板少年与几个外星人展开,让孩子感受正义、勇气和友善,领悟担当和责任。”专家评价,这部小说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佳作。

“童声基地“效应
        2014年10月,在通州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与扶持下,“童声里的中国”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成立。“童声里的中国”品牌从此扎根通州,面向全国,正式进入基地化运作。
        “童声基地”坐落在通州文化中心地带,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。设音乐、文学、影视和少先队创研活动四大中心;通州区实验小学、通州小学等10个试点学校;忠孝文化园、南通“金土地”生态农业园等5个实践场所;向省内外拓展了近百个辐射点。
        基地坚持实体运作,高品位高规格地举办来自省内外的少儿艺术展演、评奖、交流和实践活动。央视先后三次进行报道。
        通州与中国音协联办全国儿童音乐优秀创作奖颁奖展演活动,评出《孔子爷爷好》等10首获奖歌曲,并在全国推广传唱。全国儿童音乐优秀创作奖已成为全国儿童音乐最高奖项,每两年一评。
        去年6月初,“童声里的中国”少儿艺术活动专场作为央视“六一”特别奉献节目,在“大手牵小手”栏目播出,三期共播出16个节目总时长90分钟,来自通州各学校的1200名孩子参加演出。栏目制片人鞠萍姐姐说:“通州小朋友的表演不但展示了通州特色,还传递了通州精神。”这档节目已经申报中国电视文艺最高荣誉“星光奖”的评选。
        去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,通州区委宣传部和省音协联合主办“童声里的中国”第四届江苏省“小茉莉花奖”声乐大赛暨颁奖音乐会,吸引了江苏各地1000多名小选手和家长齐聚通州。获奖选手在童声基地共同栽下了“希望树”,留下了“成长小脚印”,并成为童声基地的签约歌手。
        通州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长胡卫东说:“童声基地立足通州,面向全省、全国,孵文化精品、育德艺新苗、铸艺术丰碑、亮童声品牌,坚持立德树人,激励少年儿童道德和艺术的双优发展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。同时,扩大通州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,产生效应。
相关阅读:
  给孩子更多的艺术珍珠  以热爱祖国为荣……以服务人民为荣……以崇尚科学为...【详细内容】

童声里的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: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
ICP备案号:苏ICP备16039011号-1 电话:0513-86028569 E-mail:tsldzg@163.com

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